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
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
图片
图片
文章正文
房地产盛世过后,那些悬在半空的地产人
   2018-07-12 17:03:10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36氪经授权转载。原标题:《盛世过后的「恐高症」》。作者:门内人——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;地产 “门内人”带您从热闹窥探门道,我们不做“最权威”的判断;只有“最真实”的经历与见闻。

作为一个房地产从业者,在每天承受着脑力与体力的双重压力下,「门内人」还想在利用业余时间来办这个房地产专题的初衷,更多的也还是出于一种压力使然。

可能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讲,有别于互联网、金融行业所更多的,是对大环境的迷茫。这种迷茫下,迫使大家即在不停的压榨自己中越走越深,也在不停的寻找其他出路。

曾经我们戏言,随便拎一个二三线城市的项目,总投资都在50亿上下,11个项目就几乎顶了国内电影市场票房的总和。

我们可以说,房地产最强势的不止在于它曾经的高利润,而是在于它在极大总资金规模和GDP比重下,依然能保证极高的收益能力,而且产业链条和边界效益庞大。

但是,在这个资金渠道紧缩的时代,当房地产市场走过了黄金时代,走过了躺着挣钱的时代,不仅仅房企们在为了生存而战,越来越多的从业者们也开始坐立不安。

站在高处不容易,显然从高处跌落的人,会更加难以接受。

彷徨

从5000万验资、万人摇号、三四线城市快速暴涨等事件背后,房地产一线从业者们的压力依旧很大,我一个在一线销售的朋友,在一次次筹备开盘直到售罄之后,都是对后期的忧虑,项目买完了,我会在哪儿?

伴随市场价格上涨,企业拿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,在这个现金流为王的市场中,没有拿地能力的企业,就像正在消散中的沙漏,房子卖掉一套就意味着离散场又进了一步。

「门内人」见过房企的集体裁员、项目公司被整体灭掉;在房地产强劲的边界效应之下,也见过国贸核心位置,某境外设计院千平米的办公区内空空荡荡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内某个“高周转”企业,对各个区域公司下达“卖一储二”的命令,卖出一套房,就给我完成两套房的土地储备回来。但是并不是每个房企都是融创、万科、恒大、碧桂园。很多中小企业停留在项目周转困难、后续储备不足和等待被收购的状态之中,这些企业和在企业中混迹的人们,都面临着未来不确定的惶恐。

节奏

不管是万达的速度,融创的狼性,还是碧桂园的高周转;“快节奏”成为了房企在融资难、成本高的压力下,续命的手段。

而快节奏的企业,带来的是同样高压中的员工。就像前些阵子引起热议的万达茂总经理坠楼、碧桂园发文要求“当天内出图(通宵)”等事件,其实已经并不是行业内的首例了。在多数房企或为房企服务的乙方中,加班已成常态,为了项目进度通宵达旦也是见怪不怪了。

我们一些中层人员聊天的时候也经常感叹,不止现在的项目操作难度上比几年前要难上许多;对人员的快速成长和抗压要求,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。原先“门内人”入行一年的成长度,对现在的新员工,基本要求在三个月试用期后就要达到了。

“门内人”印象最深的,是刚从设计院转行出来去一家房地产咨询机构的时候。当时带我的师父说,这几个星期会比较忙,过了这段时期就好了。结果,这种繁忙的状态在不停的升级、叠加中,直到我离开那家公司,并且直到现在。

固化

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中马太效应日益明显,在企业的吞并购下,同时带来的是行业阶层的固化,机会变少。企业节约人力成本,挤压工作效率;就有企业提出要求“不加班的部门,不得增加职位”。

个人对公司的贡献成了每个房企的必有的企业文化。这种贡献可以是时间,也可以是别的。

前阵子,我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抱怨说:入职的时候公司说要走轻资产路线,以后办公都要用自己的电脑,正考虑换个笔记本。另一个朋友就鄙视的说,自己这边刚在总部待了不到半年时间,就给发到一个半死不活的项目上去了,好不容易拿了块地,集团要求项目公司每人跟投,他借钱才凑够了50万”,我们这些人,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历练,意气风发不见了,好像比“丧”才是这个小圈子里的最常态。讨论也最终在“比丧”的主题下沉默和结束。

确实,地价的压榨、大数据的应用、产品与营销的创新、矩阵化扁平化管理。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,带来的是行业经验在快速贬值。

而换个环境,同样是中层人员的忧虑。面试中被骗方案、套信息,已经司空见惯了。到最后各个公司招聘的都是一些新毕业的雏鹰,他们好管理、冲劲足、薪资低。很多房企,经常半夜将实习生紧急召集,就为了洗脑企业文化,号称什么凝聚力云云。

就算你真打算换,行业内,更多的是部门总、总监带着经理捆绑跳槽的常态,用着顺手、也放心。有些私活,也是总监们带着自己培养的人去弄,信任,关系。

在中国的人情社会,带不带你玩,很重要。

转型

记得前几个月,“门内人”的贤内助去商场学园艺插花,指导她的姑娘聊着聊着就说到,她以前是在三方做园林规划的,专职服务于国内某房企,一个项目也经常是改了无数版方案,结款却总是遥遥无期。疲于工作,没有一丁点儿个人时间。后来一气之下,转行做了花艺。不算大反转,但也有了本质的变化。当聊到薪资的时候,那姑娘很坦然的说,挣得是少了,但是时间多了,也固定了。很安逸。贤内助回家跟我说了之后,我内心里还是翻腾了一下,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勇气去做这么干脆的转变,或者承受经济条件的降低。但是我可以确定,转型,是每一个泡着枸杞的房地产中年人都思考过的问题。

其实,从这些年变化中,不只是地产人,房企也在积极的思考着转变。就像动不动就出来唱衰的万科,开启了轻资产模式。“门内人”手里经过的项目,从“住宅、写字”越来越多的转向“资管、旧改、长租、集体土地、REITs”这些方向,项目越做越难、创新越来越多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就算地产人不想转型,最终也会走向不断学习、快速应用的道路。问题在于你是等着被迫转、主动转、还是离开这个行业。

前些天刷了刷朋友圈,以前做销售的朋友,现在开始卖保险的,已经比比皆是了……

 焦虑

作为一个地产圈里人,不知道能不能通过一篇文章而产生共鸣。总的来说,房地产人的焦虑,就好比一个“恐高症患者”爬梯子到了一个高度,向上够不到,向下又不敢看,也不知道有没有勇气向旁边的梯子再跃一下。

浏览 (655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carmen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访问统计